close

單車悠遊時候


我是很少騎河濱的


它只是我都市的取代道路


或許跟我很少騎重複的路線有關吧


不過我也沒有慾望去踩遍所有的河濱車道


 


大部分以風景優美的山區、海岸線


或是都市中的景點古蹟拜訪為主


 


其中山區是很多新手的痛,對我也是


不過我第ㄧ條山路


是文化大學後山,從天母上去的路


真是陡到不行


也因為這樣


後來遇到的山路也大多覺得還好,不會很陡


要注意的只是配合好呼吸、飲水、騎乘變速技巧跟休息


基本上都可以順利上去


 


 


平時鍛鍊上,建議以累計爬升高程作訓練,循序漸進


緩坡陡坡都沒關係


重點是你這次預計要準備爬升多少


 


列出一些


200       研究院路、劍潭路


300       九份、金瓜石、觀音山、中社路、聖人瀑布


400       碧山巖、南港茶山、阿柔洋產業道路、汐止越嶺102縣道很多也都大約這個高度


劍潭路聯走中社路、文化大學、紫薇森林()、觀音山、滿月圓


600       擎天崗、風櫃嘴、五指山


800       透過仰德大道、陽金公路、巴拉卡、平等里等到小油坑遊客中心、三峽竹崙路()


1000     大屯山、東眼山、北宜、蘇花一日行、下風櫃嘴環北海岸一圈、


東北角(深坑、坪林、石碇)有些環型路線過兩個山頭就有了


 


再往上相信不用我介紹


大家就會自己找很多路線來挑戰了


 


 


 


平時再加上


1.平路的高轉數訓練,轉數70~100,心律値70%以上


           例如河濱兩岸、北海岸、東北角一日遊


2.短程的快速爬坡肌力(爆發力)訓練


           例如快速的騎乘海拔400以內的坡道


整體肌力、肌耐力會慢慢提升


當然還有其他間歇訓練、交叉訓練等,有空在post上來分享


 


可以的話


.跟著團隊應該是比較輕鬆的


   因為壞心的人會跟你說’’再轉個彎就到了’’


   為了面子你也不會輕易放棄


2.知道目前在路線中的那一的部分,距離終點的距離,可以配合地圖、GPS、路標


  常常看到很多失敗的案例,事後發現都只差一點點就成功了


  所以如果你知道只差一點,你是會撐下去的


  當然也有可能很快就放棄了


3.用牽的也要把他牽完


  牽完是為了可以完整的了解這一條山路坡道的變化


  下次再來挑戰


4.意志力才是最重要的


   我的一堆同事第一次被我吸引去騎單車(大稻埕租的車)


   就上了風櫃嘴下萬里,繞行北海岸回來


   總共120km12小時


   當然這是會上癮的


5.時間如果允許,不要連續或一直騎重複的路線


   習慣上不會騎重複的路線


   除非時間因素,才會其住家附近短程的路線當做練習


   對我而言,又不是在比賽,不須ㄧ再騎乘同樣的路線練習


   可以多看一些風景


   另ㄧ方面,不同的路線


   新的路線,就算再簡單


   因為陌生,會多一份探險的快感


   因為陌生,增加判斷單車變速的時機點,技巧較會進步


   因為陌生,再近也會覺得遙不可及,考驗著意志力


 


最後工具的部分


1.Polar S625Garmin 60csx都有目前高程、累計爬升的資訊


2.可以跟熟識的好友借GarminTOPO等高線圖軟體


就可以在自家,先編排路線,了解高程變化


先找好幾個景點,多拍幾次照,就騎完了


如果有攝影興趣,更可以驅動你往峰頂騎的


當然攝影也是一個害人不淺的東西


敗家程度不亞於單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伽南工作坊 的頭像
    伽南工作坊

    伽南工作坊

    伽南工作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