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隔兩年後,又有人要舉辦野外求生營了,預祝有個美好的回憶。
當初舉辦野外求生營只是有人在網上提出,依據顧客導向,且此活動和我當年想在團部多多推廣戶外活動相符,且和羅浮晉程扯上關係,就開始著手企劃,大約花了半年的時間,研究別人的求生營是何種型式,及對團內夥伴的技能做了大體分析後,訂定了活動目標、進行方式及內容。稍後將一一說明。
接下來的半年就開始加強自身的技能,並充實一些新的知識,實際操作等,及尋找合適的地點,以使活動進行順暢。活動是採狀況題方式,為使流程順暢,地點可就難倒我了,第一水源方便,第二有一個我也沒爬過的山頭可以去,第三近市區,送醫方便。其實整個活動就令人擔心的就是有人被蛇咬的話,後送時間來的及嗎?
活動目標: 1.於活動前,收集相關資料,製作求生手冊,供大家參考。
2.於活動後,將理論與實際作一相關比較,並做出建議案。
3.結合建議案,將求生手冊作一補充。
原本希望於活動前一個月招集好人馬,然後大家分頭key-in求生手冊,以供活動中遇到問題時可以隨時參考。最後並結合活動中的經驗,加以修正,製作出一本有著我們實際體驗的求生手冊。可供大家或訓練營參考。
活動時間:88/11/7下午三點至隔日三點(未包含保養器材時間)
參加資格:擁有領巾者
這沒有什麼好爭辯的,這是晉級授銜當然要有領巾,有人說要讓小伙伴參加,其實這是不需要的,這不是幫團部拉人的活動,是團部的訓練活動。且沒有參加過訓練營的人,是來搗亂的。
活動地點:荖梅溪
有考慮過大屯溪,但不夠原始,且假日人多。有考慮過哈盆,但送醫不便。有考慮過阿里磅,但可能不是暗夜循路而是拓荒了,風險較大。
活動費用:200元(包含食物、飲水、共同用品…)
活動服裝:長袖衣物,領巾
領巾是章程規定的,章程是我草創的。
活動內容:
1. 求生盒製作
2. 取水、濾水及貯水
3. 野營小屋
4. 濕柴生火
5. 無具野炊
6. 餐具製作
7. 食物貯存及保管
8. 方位判別、暗夜拓荒
9. 繩結運用
10. 緊急事件處理(救護處理、傷患搬運、毒蛇咬傷、蜂叮)
11. 陷阱製作(動物、魚)
12. 虔敬集會(準備)or守靜(依參予人員情況決定主題)
這些內容涵蓋食衣住行,以下這些則是我們較少接觸的
求生盒製作
暗夜拓荒:我們要具備夜晚尋路的技能。
緊急事件處理(救護處理、傷患搬運、毒蛇咬傷、蜂叮)
陷阱製作(動物、魚)
聽說這次有背包裝填,本人是抱持懷疑的態度,這跟野外求生有什麼關係。內容深入研究,而不是只參考一本書得意見。
進行方式:依狀況題方式不斷出題,活動結束後有個檢討會
主要是先讓大家實做,再互相觀摩參考,截長補短,相互學習,野外求生並沒有正確的解答,只有適不適合的方式而已。
至於以後如果有人還要再辦有下列幾點建議:
1. 可採取類似求生賽的方式,三人一組或六人一組,大家是一群在山野中遇難的人將從A地逃難到B地途中需過夜,飲水也只有至第一天夜晚的份,其餘從大自然取得。時間從第一天下午是第三天中午,食物有三餐分量而已。
2. 多點實做機會。
3. 還有很多很多,書上有很多東西可以值得我們去嘗試。像我們的三餐,大家可以選定幾樣書中介紹的,一起合作,從大自然取材,製作出來。我深深覺得這是我們最弱的一環。或許我們可以另外舉行一個野炊的活動。
4. 辦活動要辦自己想參加的活動,身為授銜的你如果只是敷衍了事,自身都無法百分百投入。哪到不如不要辦。這個活動我籌備一年不是沒原因的,在籌備過程中我了解到各式教育的方式,溝通講解的技巧,將我熟悉的東西用更新奇的方式去嘗試,連自身都興致盎然。